何为瓦当


瓦当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顶檐上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,最早创用于西周,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。古称“瓦”“当”或“瓦当”,“当”之本义,或谓器物之底,或谓“挡”之初文,即有遮挡、阻挡之意。瓦当的作用是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。


1.jpg

2.jpg

3.jpg

4.jpg

▲图纹瓦


5.jpg

6.jpg

7.jpg

8.jpg

9.jpg

▲ 千秋万岁瓦



瓦当之美



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,不但是绘画、书法、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,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,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。古代匠师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,在小小的圆形空间内,充分发挥想象力,创造出丰富多彩、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。其画像之精美、图案之瑰丽、文字之质朴,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。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。此外,瓦当还是中国书法、篆刻、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,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
10.jpg

11.jpg

12.jpg

13.jpg

14.jpg

15.jpg

▲ 文字瓦



道在瓦甓


瓦当是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内容。他与古代玺印、封泥等,是在当时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姐妹艺术,关系密切、相互影响、共同发展。在北宋时期,瓦当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。清代金石学兴盛,瓦当收藏蔚然成风,康乾时期已经出现瓦当的专题著录。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、王懿荣、罗振玉等都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。随着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,研究的深入,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持续、广泛的影响。篆刻家们开始不满足于“印中求印”,将目光扩展到古玺印之外的瓦当等金石器文物,实现了从“印宗秦汉”向“印外求印”的转变。瓦当被后世篆刻家视为“印外求印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其转化为篆刻创作表现的形式,进一步丰富了印章的篆法、布局和趣味,从而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。著名篆刻家赵之谦、吴昌硕、黄牧甫等都是杰出的实践者。


16.jpg

17.jpg

18.jpg

19.jpg

▲天齎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