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找那些熟悉的味道》系列报道 〉〉

  第六期

  编者按

  有些味道,或许言语无法将其描述,但记忆却将其久久收藏。

  跳跳糖的甜、魔法士干脆面的香、辣条的辣、“绿舌头”的酸甜……那些零食或许早已被岁月所淹没,但它们的味道却从未遗忘于我们的唇齿之间。

  铁皮青蛙的微微金属味、印着流行卡通人物卡片的油墨味、贴画的胶水味、拉绳陀螺的塑料味……那些玩具的气味里承载着我们整个童年的乐趣。

  本报推出了《寻找那些熟悉的味道》系列报道,聊聊味道背后的故事。

  说起温岭的老味道,少不了街头小摊贩里的童年记忆。如今小摊难寻,但街角小巷里总有那么几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,陈旧的装修,略微破败的店面,甚至没有门头。在美食轻而易举就能寻到的今天,这些老味道总归是谈不上最好吃,却是最难得。

  之前,我们和大家介绍了贪吃街的阿公梅花糕,女人街和贪吃街的葱包,据说只有60、70后才能解开的年龄密码——“趴腿裤”,来自外地火在温岭的梅干菜饼,以及春天必不可少的青团。今天,我们再来聊聊温岭人再熟悉不过的嵌糕吧。

  嵌糕,吃的不仅是一份情怀

  记者 曹钰/文 潘都都 林珊伊/图

  “论一筒嵌糕好不好吃,拿到手里,一口咬下,肉汤‘淌’进嘴里,浑身毛孔都会张开,这就是好吃!”这是资深食客对温岭嵌糕的情怀。

寻味1

“老八一”嵌糕:

三口之家

经营的小店

  “老八一宾馆旁边有很多深藏不露的美食,那个年头,那条路还不是单行道,宾馆旁还有一家罐头厂……”

  一大早,出租车师傅就在给记者疯狂安利老城区的美食,带着空空如也的胃,记者赶往那家备受好评的嵌糕店。

  等排队的市民散了一些,记者走进这家小店。

  小店长案上,靠前摆放着洋葱、芹菜、土豆丝、炒米面、咸菜、鸡蛋等大大小小十几盆料头,年糕则放在长案靠中间的位置,包在棉被中保温。长案旁的小炉上,大锅里熬煮着肉块,翻滚出的香味格外诱人。长案后面忙碌着的是老板一家三口,他们默契的动作,和这个长案早已浑然一体。

  打量四周,小店里仅有的四五张桌子都坐满了人。20多人挤挤攘攘在店里,一边喝着汤,一边吃着嵌糕,或斯斯文文,或狼吞虎咽,但相同的是一份自在和舒适。

溯源

自己选肉搭配,

吃的是一份惬意

  等候的人虽多,老板一家切菜包馅的速度也快,记者前面排着十几人,只等了不到十分钟。

  在他家吃嵌糕的惬意,来自可以自己动手选肉。

  拿起炉子旁的长筷,在肉锅里挑选,瘦一点、肥一点、大一点、小一点,任由你挑,当然价格也不同。

  记者一眼瞄准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,轻轻夹起,肉汤还在不停地往下滴。待肉被夹到案板上,老板三下五除二便把肉切好。接着揪一块年糕用手推压开,夹上配菜、泡虾,老板娴熟的动作,一气呵成,还没等回过神,一筒嵌糕就捏好了。

  懂吃的食客,势必会在嵌糕里注入一勺灵魂汤汁,让年糕和配菜在美妙的人间烟火气里走上一遭。咬上一口,年糕软糯米香浓郁,夹馅口感丰富,肉汁充盈着整个口腔,满足感油然而生。

  “嵌糕里的泡虾,是小南门泡虾为我家专送的,馅料没什么秘方,无非是每天凌晨3点起来炒菜,越新鲜越好吃。”快中午,食客渐少,记者找老板聊了会儿。

  “我们是1990年开始做嵌糕的,最早是流动摊点,那时候2毛钱一筒嵌糕。”老板说,30多年,他们除了过年休息几天,其他时间都在营业。如今虽然不少老顾客搬去了新城区,更有一些去了外地,但只要回来,就一定会上他们家吃一筒嵌糕,喝一碗豆腐脑。

  “我们一到周末和过节,都忙不过来,刚开始,儿子会在周末帮我,现在,他天天在店里帮忙。”老板指指旁边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说。

  边上,老板的儿子正麻利地摊着食饼筒。他说,毕业以后,就去了公司上班,但没多久就辞掉了工作回来帮父母的忙,结果一帮就六七年过去了,这小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珍贵,毕竟自出生以来,就在这里生活了。

  “十几年前,过来买嵌糕还得趁早,尤其是周末,起晚了是吃不到嵌糕的。”

  老板的儿子介绍,那个时候盛豆腐脑的小碗他们准备了几百个,根本来不及洗。

寻味2

“乾头”嵌糕:

吃过他们嵌糕的学生,现在孩子都大了

  走访完第一家店后,穿过一个小区,记者来到县前街53号,这家便是大名鼎鼎的“乾头”嵌糕。这家店,每天上午排队的架势,让周围往来的车辆都忍不住要踩一下刹车张望一眼。

  “要说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做嵌糕,还真是有点久,那时候应该是1984年,我一边在单位上班,一边做早餐,嵌糕也就是流动的小摊。”老板娘很热情地说起1984年刚开始做嵌糕的故事。

  “我还记得,1984年的时候,还没有百元大钞,我们的嵌糕1毛钱一筒,都算是比较贵了。谁要是给一张10元钱纸钞,找钱都要找很久。”

  老板一边揉着年糕,一边抬头补充了一句,“我们那时候的摊点不在这条街,还是在人民路上的,就在尚书坊路口的牌坊下面,那时候,除了我们,还有一些小吃摊。吃过我们嵌糕的学生,现在孩子都大了。”

  快到中午,第二筒嵌糕拿在手里热乎乎的,馅料依然很鲜美,年糕的口感松软好嚼,肉吃起来也很香。

寻味3

胖子鲜糕:

有新老两家店,24小时不打烊

  和前两家不同,胖子鲜糕是24小时营业,不用怕起床晚吃不到。

  胖子鲜糕老店在贪吃街,新店开在九龙商业街,当得知老板在新店出没,记者赶往商业街。

  “豪华版本的温岭嵌糕呀!”看到九龙新店招牌,记者不禁感叹。“可以把纯手工的嵌糕店开出分店,真了不起。”

  走进店里,记者看到老板娘和一位小工在外间忙碌,侧间有人在切肉,里间座位坐着几位食客。

  “胖子是我儿子,他一般晚上来,他值晚班,我们值白班。”问起店名的由来,老板娘介绍道。“我们做嵌糕时,儿子才6岁,后来他大了,就开始帮我们忙,一转眼20多年了……”

  “我还记得以前一到过年就特别忙,店里人山人海的。”老板娘说,做了31年的嵌糕,过年都没放过假,有很多在外地做生意的老顾客一回温岭,就等着吃他们家嵌糕。

  “你看这几箱真空包装的,都是要寄到外地去的。”老板娘指着旁边的真空包装机说,“不少在外温岭人想家,就要吃嵌糕。我们便现包现寄,他们吃不完放冰箱,能保鲜一两个礼拜。还有人出差几天,还要寄嵌糕过去,感觉早餐不来一筒,提不起劲儿!”

  一边品尝着贪吃街的老味道,一边回味着老板娘讲的话。不禁感慨,一筒嵌糕的背后,竟承载了这么重的思乡情。

  食客说 〉〉

  ★60后张师傅:记忆中的八一宾馆,是罐头厂,那个时候,经常能看到晒橘子皮的场景,好吃好喝的都在那一片。

  ★60后王先生:吃过的嵌糕里面,“乾头”嵌糕时间是比较长的,后来又吃了“八一”的嵌糕,感觉“八一”的味道确实比较好。但要说最好吃的,估计不在市区,像是松门和泽国都有好吃且有特点的嵌糕,值得去尝。

  ★70后陈先生:十几年了,我从玉环来温岭,早中餐都是胖子鲜糕,现在贪吃街没以前那么多人了,不过味道还是一样。胖子鲜糕个头大,料多,好吃!

  ★80后小朱:自家门口的嵌糕更好吃,我在东辉小区,我们家门口的嵌糕味道就不错。

  ★90后小林:“乾头”嵌糕是我吃过最好吃的,他们家嵌糕的肉好吃,而且老板人很好。我每次从杭州回来,都来排队,还带不少大学同学来吃过。

  网友声音 〉〉

  @Cucumberio:我觉得东辉小区的许记嵌糕比较好吃啊。

  @天亮:女人街路口的嵌糕也好吃,没名字的老店,生意也超级好,特别是那边的炒面是软乎乎的,感觉加了肉汤炒制的,反正十元钱一大筒。

  @寂寞下沉:“八一”嵌糕真心好吃!离家近,几乎每天都要吃。

  @宣汶:泽国商城大道转盘那边的一对夫妻开的嵌糕店,女的记忆超好,很久没去吃了她都能记住你要包的料。

  @田园:贪吃街的胖子嵌糕,嵌着吃,不嵌着吃,整天都可以吃到,经济实惠又管饱!

  @木槿花开:忙碌充实的一天从嵌糕开始。

  @蒋金辉:嵌糕如果嵌泡虾的话,一般人都是不要浇汤的,要不然影响了糕和泡虾的纯粹美味。

  @快乐鱼:“乾头”嵌糕从小吃到大,他们家的年糕都是半夜起来蒸熟,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捶打而成,有韧性有嚼劲,是我吃过得最地道的嵌糕。